補齊“最后一環” ——市國投公司疫情期間做好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末端處理工作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清 通訊員 劉永友 郭繼鋒 疫情期間,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末端處理都“停不得”。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處理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特別是解決好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以及生活垃圾焚燒爐渣和飛灰,補上“最后一環”?4月7日,記者隨市國投公司一行進行了探訪。 “停不得”項目正常運轉 隨州城東望城崗,隨州污水處理廠運轉有序。居民生活污水經過污泥深度脫水系統工藝處理后,達標排放。 生活污水處理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性公共服務,也是守護城市水生態環境的“最后一道防線”。作為污水處理廠重要配套設施,隨州市污泥處理廠擔負著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后的污泥深度處理末端任務,和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樣,都是“停不得”的項目。 7日上午,經過嚴格檢查,記者進入隨州市污泥深度處理廠看到,5名留守人員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各類設備正常運行。 該污泥處理廠長程繼兵說:“我們這里是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個環節,末端不通則全鏈條受阻!彼榻B,本輪疫情來得突然,10名員工有5人因防疫管控無法到崗。在市國投公司幫助下,留守的5名員工勇于擔當,承擔起處理廠全部運行管理工作,保障城區生活污水處理不受影響。 不流動、少流動。從4月1日開始,程繼兵和4名員工在辦公室和車間里支起床鋪,開始以廠為家。程繼兵說,平常6名操作工,3人一班實行“兩班倒”。這次留守的操作工只剩2人,大家打破原有工種限制,相互協作,有效保障了污泥處理設施正常運轉。 我市曾都區本輪疫情發生后,市國投公司分管領導以及市建投公司主要負責同志,第一時間對污泥處理廠運行作出安排,深入一線檢查,確保項目防疫安全和生產安全。 新項目如期建成投用 經過防疫檢查,來到位于曾都區北郊街道雙寺村的隨州市飛灰填埋場。4月5日,該新建填埋場開始試運行,接收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產生的飛灰。 現場看到,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將臨近垃圾焚燒發電廠存放的飛灰封包轉運至該填埋場,在大型吊裝機械的配合下,有序進行填埋處理。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滿足飛灰正常填埋,該場運行管理人員和施工作業人員排除萬難,全部吃住在場區,減少甚至切斷與外界聯系。 隨州市飛灰填埋場由市國投公司建設,具體由市建投公司負責實施,設計填埋庫區容量54.86萬立方米,主要負責填埋垃圾無害化焚燒后的飛灰。目前填埋庫區已建設完畢,管理用房、道路景觀等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之中。該填埋場嚴格遵循環保建設標準、施工工藝和管理運行,其中,填埋庫區作了9層防滲處理,建設了地下水管網導排系統,填埋庫區與地下水完全分離。 “沒有建設飛灰填埋場前,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焚燒處理飛灰只能外運處理,既增加了處理成本,又影響了處理效率,還增加了環保風險!痹摻ㄔO項目負責人表示,建設填埋場后,飛灰可以實現就近、安全處理。 飛灰填埋場場長金華成介紹,填埋場嚴格按照標準運行,飛灰進場前必須采樣,對相關指標進行檢測;運輸車輛在出無害化焚燒發電廠和進填埋場之前需要過磅稱重,對進場飛灰重量進行核實;對每包飛灰進行防水防滲處理,并制定專屬編號封包!拔覀儓猿肿龅綆斓缀侠矸謪^,定期填埋,及時覆蓋,實現雨污分流,避免對周邊環境影響!彼f。 系統謀劃探索綜合利用 防疫不松懈,發展不停步。 在隨州高新區淅河鎮光化村,由市國投公司投資建設的隨州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項目,正在進行最后的設備安裝調試。 該項目于2021年7月1日開工建設,是2021年隨州城市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設計污泥處理規模200噸/日。其中一期建成規模100噸/日,采用當前最先進的污泥炭化工藝,有效解決污泥污染排放和固廢利用問題。項目開建以來,市國投公司緊繃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兩條弦不放松,全力推動項目如期投產運行。 “隨州市污泥處理廠日產污泥近80噸,長期以來,這些污泥都是外運再處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本輪疫情期間,受防疫管控影響,污泥外運受阻,只能存放在臨時應急堆放場!笔袊豆痉止茴I導建投公司負責人說,“新上炭化處理項目,通過就近無害化處理,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再利用! 目前,市國投公司正結合隨州城市發展實際,以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謀劃推進隨州市污泥處理廠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擴能項目,夯實城市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整合國投公司所有生態環境工程業務資源,按照“一企一主業”理念,以建投文旅公司為班底,組建了環保產業公司,向環保資源治理綜合利用轉型,在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神韻隨州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